華夏民族對于佛教的推崇自古有之,而南紅冰飄與佛教的淵源亦是回溯久遠,在藏民和佛教徒的眼中,南紅的顏色是艷麗的紅色,代表的是太陽的溫暖、佛祖的慈悲、和平與愛,而隨著清朝時藏傳佛教的興盛,赤玉也從藏族僧侶的佩物一躍成為朝中大品的朝珠和頂戴。
青山之高綠水之長豈必佛方開口笑,徐行不困穩坐不跌無妨人自縱心游。世人都嘆佛是塵世之外的人,對于時間萬種不如意,卻可以以“容”泰然處之。青燈古佛,木魚聲聲,著百家衣,食百家飯,不是清苦,而是無欲,當心靈澄凈,慧根空靈,內心自是一片透徹。
赤玉濃艷而脫俗,是清心寡欲的佛門中一抹少有的亮色,溫柔中帶點浪漫,生動的氣息。放眼佛門中人,最與之相配的便是倉央嘉措了。倉央嘉措作為最具有爭議的“活佛”,被流放青海,許多年前,那個冰雪飄飛的夜晚,倉央嘉措念著“誰,執我之手,斂我半世癲狂;誰,吻我之眸,遮我半世流離……”的長詩與自己的前半生告別,相信倉央嘉措的心中是有佛的存在,才會造就他一顆愛人的心。只是不知他在吟詩的時候,掌中是否也有這樣的一串菩提,配上溫潤的南紅,摩挲在指間,溫柔了歲月,驚艷了時光。
提起佛家,不免想到弘一法師李叔同,那個唱著送別,心懷佛法的男子,在一輪紅日下看著友人歸去,那個在山林中與猛獸泰然相處的高僧。在赤玉上寥寥幾筆,勾勒出一份淡然的神韻,倘若年華流轉,容顏再現,他是否還是徐悲鴻記憶中那個憐憫萬物的晚晴老人。如來掌中的朱砂,養心補血,媚而不俗,它是自然贈予的珍寶,今日如來掌中的朱砂,湮滅世人心上的浮華。
版權所有:景孚記南紅文玩手機版